年郭沫若提议挖掘朱棣的陵墓考古挖了三天之后最后被迫匆忙撤离
说起明朝皇帝的陵墓,有一座皇帝的墓地是被考古人员主动发掘的,这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这座陵墓的发掘,虽然为史学界提供的研究明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但也留下了很大的遗憾,很多文物毁于一旦。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考古人员在正式发掘定陵之前,其目标并不是定陵而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那么为何考古人员没有发掘呢?
1955年10月4日,一份由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等人起草的《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被送到当时主管文化工作的陈毅副总理和国务院总理周总理案头。很快在郭沫若等人的宣传攻势下,“长陵发掘委员会”随之成立,看来长陵的发掘是势在必行。
明十三陵里的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和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也是十三陵里的第一座皇陵。据郭沫若等人的推测,长陵的地宫里有着大量的文物,这对研究明朝定都北京后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长陵发掘委员会”成立后,时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担任长陵发掘的具体技术指导。为了能让发掘工作有序开展,夏鼐让自己的学生赵其昌作前期调研。
当赵其昌带着其他几名考古人员带着考古工具来到长陵时,这天北京天降大雪,天寒地冻,考古人员所使用工具根本就不能深入地下,赵其昌在长陵地宫上宝顶上转悠半天之后没能找到地宫的入口,前期探挖的工作极其缓慢。

可是郭沫若等人一直在等待最终的探测结果,这让赵其昌等人很是着急,一连三天他们都在长陵里转悠发掘,年郭沫若提议挖掘朱棣的陵墓考古挖了三天之后最后被迫匆忙撤离晚上就住在了附近的村民家,可是无论大家多么努力就是没能找到地宫的入口,而且有考古人员因天气太冷还感冒了,最终赵其昌被迫带着考古人员离开了长陵。
很快赵其昌将长陵前期试掘的情况写成报告后,这份报告被送到了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人的案头,最终大家认为长陵目前的发掘难度太大,可以先发掘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的献陵,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就在考古人员对发掘献陵做前期的准备时,
“吴晗和夏鼐又改了主意。认为,献陵意思不大,即使开启了献陵,也不可能给长陵的发掘带来多少有价值的参考,吴先是提议试掘嘉靖皇帝的永阮,遭夏鼎强烈反对,理由是这与挖长陵无异;试掘末帝朱由检的思陵,吴晗觉得没有意思,太小了,是妃子墓改建的。后来吴、夏才把目光移到了定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