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土一古墓,一批特殊人俑还原历史,学者:活该东吴北伐失败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曹操率领30万大军南下,却在周瑜统领的3万吴军的巧妙策略下遭遇大败,从而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大势。然而,东吴军队的实力为何如此飘忽不定呢?逍遥津之战中,张辽带领7000守军竟然能击败孙权统领的10万吴军,孙权本人差点被张辽活捉。这其中的谜团究竟是如何解开的呢?
南京出土的东吴大墓提供了一些线索。这座大墓采用青砖构造,工艺水平极高,砖块之间毫无缝隙。陪葬品更是丰富,南京出土一古墓,一批特殊人俑还原历史,学者:活该东吴北伐失败包括金银首饰、陶瓷古玩、玉器漆器等。墓中一批人形瓷佣更是引人注目,女性婀娜多姿,男性身着青衫,各种形态的瓷佣生动展示了安静祥和、静谧享乐的风俗习性。这座墓背靠黄龙山,面对青龙山,风水选址极为讲究。无论是墓穴建造水平还是陪葬品的丰厚程度,东吴大墓在同时期墓穴中都显得突出。

赤壁之战后,孙权对江东世家形成了绝对的压制力,孙氏家族有了坚定的统治基础。然而,在赤壁之前,孙氏统治并不稳固。逍遥津一战前,江东世家对孙氏的统治存在顾虑,观望态度明显。但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氏家族有了绝对的统治基础,观望群体减少。这也解释了赤壁之战时孙权给了周瑜3万兵马的原因,因为他实在无法提供更多的兵力。而逍遥津之战时,由于孙氏统治稳固,孙权可以统军10万北伐,但由于北伐军的混乱,却被张辽的7000守军打得节节败退。
东吴政权特殊的统治性质也为军队的飘忽不定埋下了伏笔。相比于曹魏和蜀汉,东吴更像一个松散的世家联盟,孙家虽然显赫,但其他世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东吴军队私兵众多,号令不一,战力参差不齐。赤壁之战时,曹操率领中原大军南下,而周瑜请求的3万兵马中,绝大部分是世家贡献的私兵。这支军队实际上是一支汇聚了各方势力的、非常松散的军队。逍遥津之战时,孙权统帅10万北伐,但由于混乱不堪的内部和非统一的号令,最终被张辽7000守军成功阻挡。
东吴政权对丧葬礼仪的繁琐和奢华也反映出其统治性质。在乱世中,东吴仍然保持高度的礼仪,尤其是世家阶层。相比之下,曹魏自曹操留下遗言起,墓穴讲究“因高为基,不树不封”,一切丧葬礼仪从简。这种对比反映了东吴政权世家统治下的奢侈和曹魏的简约。
总的来说,东吴军队飘忽不定的原因既有政权性质的特殊性,也与世家自治、统治基础的变化密切相关。赤壁之战后,孙氏统治得以巩固,但东吴军队的内部问题和混乱也一直存在,最终导致了北伐的多次失败。逍遥津之战中,曹魏的7000守军成功击退了孙权的10万北伐军,成为东吴军队飘忽不定的又一例证。